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新闻

解析眼动跟踪的常用指标

眼动跟踪技术通过捕捉眼球运动轨迹,为理解人类认知、情绪与行为提供了独特视角。从心理学研究到人机交互设计,从医疗诊断到广告效果评估,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量化指标揭示视觉行为的深层逻辑。以下是眼动跟踪中常用的关键指标解析:

1. 注视(Fixation)

注视是眼球在特定位置停留超过100毫秒的行为,反映信息加工的深度。例如,在阅读时,平均注视持续时间为200-300毫秒,而复杂场景中可能延长至400毫秒。注视次数越多、时间越长,表明该区域信息越受关注。通过注视热图(Heatmap),研究者可直观看到用户注意力分布,红色区域代表高频注视,蓝色区域则表示忽视。

图片6.jpg

2. 扫视(Saccade)

扫视是眼球快速跳跃至新位置的动作,速度可达600°/秒,持续时间仅20-40毫秒。其幅度(如2°阅读扫视 vs. 5°场景扫视)和次数揭示搜索策略。例如,网页设计中,用户若频繁扫视却无有效注视,可能暗示界面布局混乱。

3. 瞳孔直径(Pupil Diameter)

瞳孔大小变化是认知负荷与情绪的“生物标记”。当任务难度增加或情绪唤醒时,瞳孔直径会显著扩张。例如,高原环境下的驾驶员因操作压力增大,瞳孔直径变化率比平原环境高30%,直接反映认知负荷水平。

4. 首次注视时间(TTFF)

首次注视时间指用户从刺激呈现到首次关注特定区域(AOI)的时长。若某广告标语TTFF短且注视持续时间长,表明其视觉吸引力强。该指标常用于评估界面元素的“第一眼效果”。

5. 兴趣区(AOI)分析

通过划分屏幕区域(如商品展示区、价格区),AOI统计可量化用户交互行为。例如,电商页面中,若“加入购物车”按钮的注视次数远高于“商品详情”,则需优化按钮设计以提升转化率。

6. 轨迹图与AOI序列

轨迹图记录视线移动路径,AOI序列分析则揭示用户浏览顺序。例如,用户若常按“商品图→价格→购买按钮”顺序浏览,说明界面逻辑符合认知习惯;若轨迹混乱,则需简化布局。


Back
Top